盲杖在地面敲打出輕快聲響,叫醒了四川成都的夏夜。晨光中,身著運動服的王克泉邁步走出家門。
54歲的老王參加了一支由視障跑者和陪跑志愿者組成的公益跑團,每周集體訓練雷打不動。東安湖體育公園、興隆湖公園、交子公園……跟著伙伴們,他跑遍“公園城市”的一座座地標。
一名視障跑者的出行,考驗著公共交通的效率與溫度。
跑步集合地是青龍湖公園,距離老王居住的郫都區(qū)足有40公里。坐上家人預約的出租車,老王要先前往離家最近的天和路地鐵站。地鐵是他常用的出行方式。
“乘車時間一個小時,中間還要換乘。地鐵站內路線復雜、客流量大,一個人能行嗎?”記者不禁擔心。拿出手機,老王熟練撥通熱線電話:“我是視障乘客,馬上要到達天和路站D入口,能不能接我進站?”預約成功,他胸有成竹。
出租車停到地鐵入口,正趕上身著藍色制服的值班站長陳田野小跑著出來。“不用緊張,跟我走就好。”陳田野拉起老王的手,放進自己臂彎;老王收了盲杖,跟上陳田野的步調。
“乘客馬上到,無障礙通道準備好。”乘車前的路程不遠,但陳田野沒閑著,對講機響個不停。安排妥當,摘下背包過安檢,查驗證件進站,沿途工作人員主動幫助,老王只需配合。走上站臺,記者看看時間,整個進站過程僅用了5分鐘。
列車到達,陳田野為老王找位置坐好,又記下他所在的車廂與目的地。“這就跟換乘車站同事聯(lián)系,安穩(wěn)坐著,到站有人接你。”老王連聲感謝,用力握了握手,陳田野下了車。
早在2012年,成都地鐵就推出“無障礙預約服務”熱線。去年8月,整合優(yōu)化過的“愛心預約”乘車服務功能上線,特殊乘客及親友可通過撥打電話、微信小程序等多種方式預約,車站工作人員則會提前至約定地點等候,提供進出站、候(乘)車等無障礙接力式服務。今年成都地鐵已受理無障礙預約服務近700件。
抵達中醫(yī)大省醫(yī)院站,老王需要下車換乘4號線,“接力”的保安早早等在站臺。“走進地鐵站,工作人員一路跟隨,心里踏實。”被人攙扶著,他步伐又邁得大了些,差點把記者甩在后面。
老王講,出行得到保障,女兒鼓勵自己參加跑團,他決定邁出這一步。“第一次訓練只能走下3公里,后來能完成5公里慢跑,現(xiàn)在一周不跑個四五十公里,身上不舒坦。”把路走穩(wěn),心門跟著敞開,老王結識了很多朋友,每天有聊不完的話,臉上也常掛著笑。
說話間,列車執(zhí)勤保安經(jīng)過,在老王身邊默默站了會兒,見他沒提出需要幫助,這才繼續(xù)前進。
成都地鐵堅持將“運營前置”,把乘客優(yōu)先理念全面融入項目建設過程中,車站無障礙電梯、衛(wèi)生間配備完善,特殊人群專用通道暢行無阻,全線網(wǎng)車站裝配“無障礙渡板”,將站臺與車廂之間微小的高低差和空隙“鋪平”。到達青龍湖公園附近的成都大學站,站務員護送老王走過檢票閘機。出口處已經(jīng)有不少跑者在等待,老王說,現(xiàn)在團里大多數(shù)人都會選擇坐地鐵參加活動。
公園內鳥鳴聲陣陣,前一夜細雨剛過,花香在空氣中彌漫。在草坪上熱身完畢,10多名視障跑者與陪跑志愿者結好對子,準備開跑。
(責任編輯:華康)